

參加名師教研活動感受名師教學風采
作者:余從周 時間:2018-11-14 瀏覽量:7434——參加名師教研活動收獲
2018年11月1日,名思教研在廣東深圳舉行了“創新與超越:核心素養下的課堂轉型和課堂開發”的觀摩研討活動。南山學校小學部余從周和廖友龍兩位老師參加了此次活動。
第一部分:活動安排。
第二部分:名師課堂精彩課例分享。
吳正憲老師課例:《解決問題------(歸一問題)》
一、問題從學生中來
1.問題解決是數學學習的核心。本節課通過具體的生活情景,引導兒童發現數學問題,進而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,培育兒童從生活中的問題,抽象出數學問題的能力,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。
2.在解決問題的具體過程中,引導兒童借助“單價、數量、總價”及“速度、時間、路程”的模型,進一步理解應用數學模型解決問題。體會“1份量”與“多份量”之間的關系,深刻理解數量關系。同時體會問題解決的價值,了解生活需要應用模型解決問題,從而引發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的需求。
俞正強老師:課例《植樹問題》
一、找準了問題的靶心
植樹問題的關鍵不是背公式,而是理解“點”與“段”之間的關系。
二、精準施策
在厘清點與段的區別后,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順勢進行辯析。借助圖示,小組討論、交流,把點與段的關系厘清,從而打通了段與點、間隔長與總長的關系。
三、拓展延伸自然生成
先學基本法,再學變式,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思維的碰撞,在質疑中找出問題的根源,在新學的知識進行拓展延伸,找到“不變中有變”的解題策略,順利打通了知識的脈絡,融會貫通,明理通理。
羅鳴亮老師:課例《真分數與假分數》+說課
一、重視暴露學生真實的問題
二、重視讓學生講道理
三、重視經驗遷移,形成能力
體會:
1.教師要在課堂上處理好4個矛盾:
A實物展示與動畫投影的矛盾,要注重課堂的生成,多用課堂的即時生成作為有效展示;
B教師講解的標磚答案的1與學生生成的多元答案的多的矛盾,老師要高效用好巡視的時間,找到課堂上學生的多元化生成,不要之重標準答案;
C是與否的矛盾,是嗎?對嗎?與我沒懂,我不會。要更多地關注后者,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思考的方向。
D變T與變S的矛盾,要更多關注師生的、生生的活動,而不只是老師的活動。
2.如何說課?
說課說什么?
A說教學內容(教什么)說清楚本課的知識點,知識結構,理出本課的目標;重難點等個性化的說一下即可。
B說清楚教學過程(怎么教)創設了什么教學情景;設計了幾個核心問題;對這些問題解決要細膩化,要有處理的細節說明(重點刻畫)
C說教學理念(為什么這樣教)上是這樣上,說卻那樣說,兩張皮,不可。理念的東西深了淺了,說不準確,少說為妙。建議說說整體的設計意圖。
3.教師對課堂的調控
課前:時間有多,如何與學生溝通?可以游戲、可以看搞笑小視頻、可以談與本課有關的小話題。
課中:老師高效用好巡視的時間,對課堂學生的生成信息進行有典型的多元化的收集和使用,老師対展示的對象,戰士的方式等要合理規劃。不要只局限于老師的標準答案,要解決好老師的標準答案的“1”與學生課堂生成的多元答案的“多”的關系。
課后:結束課時,有3種情況,時間有超,怎么辦?時間有少怎么辦?要有相應的策劃與對策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