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要把教師職業當樂事
作者:蔣碧瓊 時間:2018-05-17 瀏覽量:12880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這樣一句話:“不經思考的人生沒有價值”,除卻平日的各種忙碌以外,教師同樣也需要對職業進行思考,才能更好地產生新的價值。對于我們每一個教師來說:“要把教師職業當樂事”,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職業問題。這次學習當中,當我聽到“蓋茨基金會的報告”里的結論“最能影響教育效果因素,不是學校的系統,不是班級的大小,不是課外輔助的活動,而是高素質、高效能的教師”,內心非常有觸動。確實,一個高素質,高效能的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真的是太大了。從性格的養成,習慣的培養,甚至是對未來人生規劃,都可能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?;叵肭髮W生涯過程中,我非常幸運地遇到了許多老師們,他們不僅有愛心,而且有耐心,循循善誘,娓娓道來,讓我對教師這一行業充滿了尊敬和敬仰,所以我才在高考之后,義無反顧地選擇師范專業,最終走向了教師這條看似艱辛卻也非常有幸福感的職業道路。
“要把教師職業當做樂事”,其實暗含了一個前提:作為老師的職業生活客觀來講比較辛苦。其他職業可能是朝九晚五,住處離公司不遠的話,八點起來還可以從從容容地吃個早餐再去上班,但是老師就不一樣,差不多是朝五晚九。民辦學校的班主任6點就得起來陪著學生跑步,7點開始晨讀,一直到下午5點,如果有晚自習的話甚至會到晚上9點,像個陀螺一樣不停旋轉,累嗎,那是肯定的。而且,學生需要操心的事情很多,遇到那些拖拉叛逆的學生,遇到那些不肯配合又一味追求成績的家長,還要絞盡腦汁去想辦法,心累嗎?那是肯定的。
這是作為一名教師必然會遇到的一些問題,正如“玫瑰必然會有刺”,正如“美景之途必然充滿荊棘”。面對玫瑰,是對刺帶來的痛耿耿于懷,還是沉醉在它獨有的芳香迷人里;面對美景,是對路途中的荊棘密布念念難忘,還是盡情感受“一覽眾山小”、“無限風光在險峰”的豪情灑脫,這是一種抉擇。所以,一個教師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樂事還是煩心事,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,不是別人,而是自己,是教師的觀念,認識和態度。
關于如何提升教師的教育幸福層次,經驗尚且稚嫩的我實在無法提出多么專業的建議,只好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領悟到的一些感受與大家做一個分享罷。
第一,要學會享受創造的快樂。
洛克曾經提出一個“白板”理論,他認為孩子就是一塊白板,我們畫上什么圖案,孩子就會變成什么圖案,中國也有一句老話,叫“染之黃則黃,染之蒼則蒼”。孩子的習慣,孩子的學習方法,都需要我們去教導,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,我們就是當之無愧的工程總設計師,要發揮創造性思維,充分利用各種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,真正融入學習當中,體會成長的快樂。
這一點我感受比較深,比如孩子們對于學習語文興趣不濃,一直存在“語文基礎不扎實,閱讀和寫作水平不高”,后來我就通過去學習優秀語文大師,關注語文專業的公眾號等等,自己去搜集資源,自主創辦辯論會、分享閱讀筆記、重新整理仿句、詞語等資料增加到晨讀篇幅,作文低于35分以下的面批,群講,優秀范文背誦等多種新的教學方式,幫助學生去增加趣味的同時,又提升了語文基礎,充分感受到了孩子們強大的潛力,也體驗到了創造的快樂!
第二,體會盡責的快樂。
梁啟超在《最苦與最樂》中寫道:“人生最苦的事,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,責任完了,算是人生地一件樂事”,這話同樣適用于教師。有人把教師比作“紅燭”,燃燒自己去照亮學生,有人把教師比作“園丁”,培育祖國的花朵,更有人把教師比作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”,多么崇高的比喻,更是多么沉重的責任??!正是因為責任如此之重,我們才更要謹言慎行,盡心盡責,千萬不可“以其昏昏使人昭昭”,只有責任盡到了,才能感受到教師真正的快樂——盡責的快樂!
備課的時候,我們要認真去備教材,掌握重點和難點,領會教材背后的思想和靈魂,更好用心去備學生,了解學情,根據學生特點去設計課堂,這是對教學的盡責;
跟班的時候,從坐姿到書寫規范,從衛生到紀律,從板書到講解,從作業檢查到訂正反饋,事無巨細,跟進到位,幫助每一個學生養成獨立、自主、良好的習慣,這是對言行的盡責;
大抵天下事,從苦中得來的樂,才算是真樂。我們做到了教師的責任,自然也能得到真正的快樂!
第三,提升育人的快樂。
當一個跑起步來拖拖拉拉,永遠都是掉隊的孩子,經過一個學期的晨跑磨練之后,一路輕松奔跑,拿到體育考試的滿分,這是一種育人的快樂;
當一個曾經內向,從來不敢在大家面前公開發言的孩子,能夠在展示課堂上侃侃而談,在辯論會上舌戰群雄,這也是一種育人的快樂;
當一個上課容易走神,經常神游海外的孩子,上課的時候眼神緊緊盯著你,帶著一種敬佩和求知的渴望,這也是一種育人的快樂;
當一個孩子從最初的成績平平,一躍而成為年級靠前的名次,從最初的默默無聞,最終一躍而成年級的學習榜樣,這也是一種育人的快樂 ……
其實,育人的快樂很多,只有當我們帶著一顆真心,用一雙發現的眼睛,才能體會到更多!
最近在閱讀葉圣陶先生的作品,每每想起他,都心懷敬佩和景仰。在他多年的教學生涯中,他一直踐行著這樣一句話——“捧著一顆心來,不帶半根草去”,這種無私奉獻的教師精神,特別值得今天的老師們學習,雖不能至,心向往之,我輩當以之共勉!